职务:
职称:
读书不敢有懈怠之暇,临证不敢有粗心之诊,非欲成为名医,只求无愧于患者,无愧于自心而已。 ——任继学 任继学(一九二六至二零一零),原名任魁陞。着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医急诊学的开拓者,全国中医界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首届“国医大师”之一。祖籍吉林省扶余县新城局公社韩家油坊屯。任继学是现代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临床家,他曾领军推动中国中医急诊学的发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见血不止血,开破血化瘀大法的先河;请缨中医抗击非典,挽危救逆,功勋卓着;创新提出肺胀、脑髓消病、虚损性肾衰等几十种新病名及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重视脑髓理论、伏邪学说、虚损理论、络病学说等,应用于临床颇多创新;活用经方,善于专病用专药,配伍精当,颇具新意;临床知行并重,治病屡起沉疴。作为教育家,他创建了较为完善的中医急证医学体系,主编我国第一部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极大地推动了中医急证这门新学科的加速发展;他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其门徒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其中佼佼者,均已成为当代中医学界之栋梁;他科研与教学并重,力争走有中医特色的科研之路,提倡中医科研新模式,成果显着。作为社会活动家,他毕生致力于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奔走呼吁、献计献策,四次着名的名老中医上书国家领导人对中医发展进谏,任继学都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任继学德艺双馨、大医精诚。 任继学的贡献影响着中医发展的一个时期。他提出的许多发展中医的观点和建议,都已成为现实,中医急证学学科体系已日趋完善;他的许多学术思想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络病学说、脑髓学说、伏邪学说、虚损理论等,已逐渐渗入许多疾病的研究领域。《悬壶漫录》、《任继学经验集》、《中医急诊学》为其代表着作。 体恤疾苦 步入医门 一九二六年正月初九,任继学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韩家油坊村,幼庭祖训,攻读经学。但人生多舛,世事难料,任继学幼年时,其父忽染湿温之疾,请医倍加艰难,医后又误药,不应汗而汗之,使其病情骤变而身亡。几年之后,任继学的伯父患锁喉风,也是因误治而命入黄泉。家中两位重要长者的先后离世,迫使任继学放弃私塾的学习,也正是从那时起,任继学萌悟出医乃仁术、活人大德之天职,一个好医生对百姓来说是多么重要!故其十五岁时,愤而学医,拜吉林省名医宋景峰先生为师,开始学习中医。 宋景峰以擅长治疗传染病和妇科病而闻名。有一次,初入医门的任继学跟随老师出诊,病人患有严重的妇科病,生命危在旦夕。可老师却不紧不慢地开了两服药,并嘱家属每过四小时给病人吃一服。任继学瞥了一眼药方,发现老师竟然用了半斤生石膏,这么苦寒,可是要命的药啊! 任继学心下想:这下老师可有麻烦了。次日天还没亮,任继学就坐不住了,偷偷跑到病人家的窗户底下“打探”动静。在窗户纸上捅一个窟窿,凑上去一看,呵,病人好好的,也听不见咳嗽了!后来听说病人当天喝了一碗粥就安然入睡了。这下任继学算是心服口服了,“老师是真正把中医药理论融会贯通,敢用药,用得准”。也正是从这时起,任继学品出了中医的魅力。 从此,任继学开始刻苦学习中医。聪颖勤奋的少年任继学颇受恩师眷爱,尽得其真传,在学习期间就已经能够独立诊病了。其学虽属《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知要》、《难经》、《温病条辨》、《汤头歌诀》、《药性赋》、《四百味》、《濒湖脉学》、《医宗金鉴》等入门典籍,但却又融会贯通了恩师的临证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寒暑五载,历尽艰辛,期满出徒而独立应诊,不久在家乡名声雀起。 一九四六年,任继学响应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毅然投身革命,参加解放战争,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为救治伤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在吉林省扶余县第十六、十八区卫生所从事医疗工作。一九四七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五四年,任继学受组织委派,赴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长春中医学院前身)进修学习,进一步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理论,认真反思在临床工作中的困惑,认识到中医学理论之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从事《金匮要略》、《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从未间断临床。期间颇感学问之浅限,进而发奋苦读,泛览中医典籍,偶有心得之处则录之,可惜其文稿在“文革”中尽毁而散佚。 一九五八年,北京中医学院举办为期二年的教学研究班,任继学有幸成为期间的学员,在国内名宿的精心指导下,学业锐进。那里有大量的中医书籍资料可供阅览,可与国内同行交流学习,许多困惑茅塞顿开,颇有一股“豁然登高秀色新”的感觉。特别是在任应秋等知名中医学家的指导下,对中医理论的研究颇有一定的深度,多发新意,倍受赏识。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毕竟有着一定的差距,只有在二者有机结合后,方能再上一层楼。一九六零年毕业回校后,任继学把学到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充分有机结合,学业日见增进,且可融于一炉、互参互见、相互启迪。虽然“文革”中中医学术屡被扭曲,一根针、一棵草流行、充斥,但任继学在这种逆境中,也从未间断对中医学理论的探究,且救治了许多疑难杂证。如一位已被国内权威医疗单位判处“死刑”的尿毒症病人,任继学以其精湛的医术,用复肾散治本固肾使患者获救,轰动一时。文革后,特别是衡阳会议后,中医政策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任继学幸逢盛世,始有机会展示其学术才华,脱颖于中医学林之中,迅速崛起,终成一代宗师,成为业绩卓着的一位中医学家,在国内外有着极高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影响。 任继学从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毕业后,一直在长春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内科的教学、临床、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任吉林省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吉林省英才奖章获得者,被国家确定为第一、二、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先后被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及港沪台中医学术技术中心等单位聘为客座教授、学术顾问等。曾荣获九二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工作先进个人及九四年度全国中医急症工作奖励基金等二十余项奖励。出版专着《悬壶漫录》与《任继学经验集》,主编《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粹》、《中医急诊学》;副主编《建国四十年中医药科技成就》等,发表“中风病急性期的中医药辨证治疗”等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